人力轿子,无论是两个人抬,还是四个人抬,说到底,都太浪费资源了,大明人口再多,占据最多数的还是农民,以农为基础的大明想要从小农经济转入工业革命很不容易,因此只能是先将部分人口投入工业。
取缔人力轿子,取缔大明范围内规模庞大的勾栏之所,将其送入工厂,从事纺织、从事炼钢,大明的工厂缺人可是很严重的。
凭借这些人口,大明平稳的渡过了初期可能面临的工业人口不足的问题,随着工厂越建越多,朝廷越来越重视工业发展,大明南征北战至于广修内功,修葺官道,兴建水利,大明的人口红利被调动起来,如今大明在工业革命中大步迈进,也不再会有短缺工人的问题了。笔下文学
没了轿子,马车驴车这一类运输工具就成为大明主要的载客工具了,眼下大明不缺驴子和马匹,一些驽马和驴子拿来拉车正合适。
至于黄包车的问题,等朝廷啥时候解决了橡胶不足的问题再说吧。
眼下朝廷自南方所得的那点橡胶全都投入工科院,那么多工业机器需要橡胶,朝廷对橡胶的需求量极大,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一再把眼光望向南洋的缘故。
工业革命时期的大明太需要橡胶了,而橡胶这玩意,人工合成以现在的技术根本不可能,更何况人工合成的永远替代不了天然的,而大明周围盛产橡胶的也就南洋一地。
根据探查,朱由校发现南洋的环境非常适合橡胶树的大规模种植,这里可以成为大明重要的橡胶产地,毕竟眼下小冰河时期,南北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水位也在下降,这种时候,南洋这种气候稳定,温度适宜的地方,无论是产粮还是产橡胶都对大明来说是很重要的,是在大明全力发展工业之际,还能保持粮食稳定,百姓不缺吃穿的重要仓储。
也正因为如此,朱由校不止一次把目标投向南洋,只是一直没找到什么合适的机会罢了。
眼下民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舆论氛围,但朱由校依旧没急。
打南洋很容易,朝廷发王师,派遣水师舰队去打,南洋哪怕气候再炎热,蚊虫再多,什么雨林毒瘴,什么毒虫沼泽,又有什么用?
当年始皇帝发秦军五十万征南岭,大军遇山开道,遇水搭桥,什么雨林毒瘴蚊虫毒蛇都没能阻拦秦军的步伐,大秦黑龙旗所到之处尽为王土。
两千年前的秦军有这样的能力,如今的大明自然也有这样的能力,甚至动员能力,后勤准备能力比秦军更强更完善。
打好打,打下来之后呢?
是把地还给当地那些土著,还是大明占下来,还是怎么做?
大明是要自己花钱帮那些土著发展,还是只顾自己取利?
治大国若烹小鲜,这话朱由校反复读之,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,如今大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候,不需要急躁,大明的体量摆在这里,事情可以慢慢来。
所以朱由校很淡定,民间舆论怎么吵得火热,他都高居殿堂岿然不动。
他不需要亲自下场,那些商人,那些百姓就会按照他的意思去推动事情的进展,到时候他只需顺水推舟即可。
朱由校不急,东南沿海的商人们可有些急,他们是真想早一日把南洋那些红夷人给收拾干净了,他们好去赚更多的利益。
只要朝廷把红夷人赶走了,那红夷人留下来的城市,矿场,种植园什么的,不就是大明的了?
朝廷眼下不可能在南洋实行统治,因此南洋那些东西到时候不还是他们这些士绅商人的?
商人们急,钱谦益也有些摸不准朱由校的意思了。
在他看来如今民间这么多百姓士绅推动,对南洋出兵已经是大势所趋了,但朝廷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?
朝廷还缺了什么呢?
到底还缺了什么呢?
钱谦益想了想,他恍然大悟。
当即,钱谦益让下人取来酒水和笔墨,他要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了。
学着唐代李太白那样几杯酒水下肚,钱谦益感觉自己那叫一个文思泉涌,豪气万丈,看着眼前展开的空白纸张,钱谦益挥毫洒墨:「汉家居中国而御万邦,广播仁义威德乃天下咸服。今有圣君临朝光照宙宇,四海之内尽为番邦,六御之下皆是王.南洋诸地久为中原之属..
挥毫洒墨千五百字,钱谦益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的好文章来,细细看过又略经修改后,钱谦益摊开折子,将其抄录一遍,然后揣着自己写好的折子就本着礼部去了。
大明六部,吏部最尊,礼部最贵,户部兵部次之,工部刑部最贱。
这是之前人们对六部的认知。
毕竟吏部属于天官,礼部是臣子入阁最正统的道路,而户部握有天下钱粮,兵部掌管天下兵马。
按照大明最正统的进阶路线,考举入仕途,进士入翰林院编修,随后入六部做郎官,中途外放一地牧民积累经验,后期得到皇帝赏识入礼部做侍郎,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,那就是擢升为礼部尚书,东阁大学士入内阁。
不提科举,如今大明报也被礼部掌握着,想要在上面发表文章,你不去礼部找关系去哪里啊。
钱谦益坐着自家的马车慢悠悠到了礼部,侍卫一看马车就知道是哪位大佬到了,立刻去通报张瑞图。
当钱谦益进入礼部时,张瑞图也从后堂出来了。
「张相。」
「钱相。」
二人笑眯眯打过招呼后,张瑞图请钱谦益去后堂落座,二人喝茶之际也不忘聊聊国事。
这聊着聊着,钱谦益就问道:「次辅啊,这民间的风言风语,您可有所耳闻啊?」
张瑞图看了看钱谦益,随后说道:「民间的流言传闻,老夫倒是知道不少,最近这段时间,京师的百姓对南洋之地倒是颇为关心。」
说着,张瑞图笑呵呵的放下茶盏拿出一份文章来:「这不,老夫这里还收到不少士子文人递过来的文章,都是想让朝廷出兵,驱逐南洋那些红夷人的。」
「说什么南洋膏腴之地,不应为蛮夷所占,当为中国所属。」
钱谦益听了点了点头:「民间这士子文人,倒是还有几分报国之心。」
张瑞图颇为好奇的看着钱谦益:「怎么?钱相你也觉得南洋之地富裕,应当为我朝所用?」
钱谦益从袖子里取出自己的折子:「老夫近日听闻民间舆情,略有所得,拙作一封,还请次辅评鉴。」
张瑞图那是出了名的好文章,当今天子那是数次夸赞,每次都不吝溢美,如果说大明朝要是有什么文学奖,第一名绝对是张瑞图,这是毋庸置疑的,他的文章写得就是这么漂亮。
看着钱谦益拿出来的折子,张瑞图眼皮子跳了下,同为内阁辅政,钱谦益请自己评鉴文章,是什么意思?
「老夫这点墨水怎么能评鉴钱相的文章,钱相可是太谦虚了。「张瑞图说着,将钱谦益的折子细细看了一遍。
好文章,的确是好文章。
这篇文章让人看得是热血沸腾,将大明的强盛富裕,百姓的骄傲展现的淋漓尽致,非常符合大明的核心价值观。
其大概意思就是:大明就是天下中心,是天朝上国,四方小国纷纷朝贡,万邦来朝,大明傲视天下,庇护亿万臣民。如今大明这么强大,泰西之地的
红夷人还敢跑到大明的地盘上欺压大明的藩属,大明就应当提王者之师讨伐这等不臣蛮夷,好叫天下人知道得罪了大明是什么后果。摧毁他们的城镇,霸占他们的财富,把大明的威仪和文化宣传到南洋各地,把王化之光播撒到泰西之地,好化蛮夷为王臣...
看了这篇文章后,张瑞图也知晓钱谦益的意思了:「钱相这也作的一手好文章啊。这片文章,钱相是想发在大明报上?」
钱谦益点了点头:「老夫也想为民间的士子文人发发声罢了。」
张瑞图当即说道:「钱相既然如此说了,老夫也不推辞,后日,后日这份文章就会出现在大明报头版之上,三日后就能出现在南直隶。」
钱谦益笑着说道:「那就多谢次辅了。
张瑞图摆了摆手,很是潇洒:「大家都是阁臣,同为陛下效力,钱相也是为了大明百姓发声,谢老夫作甚?」
送走了钱谦益后,回到后堂的张瑞图看着钱谦益留下的折子,凝视半天忽然笑了:「这个钱受之,还真..阳谋啊。
「来人,把钱相的折子誊录一份,让大明报那边刊印出来,记得,是头版。
很快有郎官来取走钱谦益的折子拿去誊录,而张瑞图想了想后,觉得还是要去找张好古问一问。
这几日,卢象升在内阁当值,张瑞图径直去了吏部。
吏部后堂,张瑞图将钱谦益的意图说了之后,张好古笑道:「这是好事啊,张相。」
「这清名满天下的东林魁首也开始注重朝廷利益,重视经济商业了。」
张瑞图说道:「如今民间的舆情弄得风风火火,老百姓和士子、商人们都叫嚷着让朝廷出兵,他钱受之这时候发出这样一份文章来,倒是能给东林党增添不少光啊。」
张好古看得很开:「一点路人缘有什么用?他眼下有这个心,愿意顺着我们的路子走,就是好事。」
「至于他到底是真的转变了心思,还是迫于无奈,或者说是因为其自身利益,都不重要。」
「等大明报出来,我到是要好好的拜读一下钱相的大作。」
数日后,钱谦益的文章刊登在大明报上,果然在南北直隶引起了新一-轮的风暴。
这位江南士绅的领袖,东林党的大佬,大明内阁辅政的文章果然漂亮,引得天下识字读书人纷纷称赞。
别的不说,这文章写得漂亮,读着也舒服,字里行间那天朝上国的傲气思想更是非常契合如今的大明,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士子文人还是商贾都很认可钱谦益这篇文章。
因为这篇文章,钱谦益还难得弄出来了什么贤相的称呼,也足以证明眼下民间的舆情多么汹涌,仅仅一篇符合民意的文章,钱谦益就从东林党的魁首这个不怎么被天下人认可的身份洗白了。
而在随后的朔望朝会上,钱谦益麾下的御史言官也是纷纷上书,上奏朱由校,希望统御天下的圣天子能再一次组建王师征伐南洋不臣,恢复大明荣光。
口号都喊出来了,王师下南洋再现成祖之风采。
好家伙,这东林党派的御史言官奏请朝廷出兵,这可是很罕见的事情。
看见那几个慷慨陈词的御史言官,再看看百官前面穿着大红仙鹤官袍,揣着玉笏的钱谦益,大家伙也都知道,这些御史言官必然是按照钱谦益这个东林党大佬的意思出来发声的。
再联想到之前钱谦益在大明报上的纹章,这下百官不由得思索起来,东林党如今也是开始变化了?
也打算学着新党抛弃理学去走实学了?
一个党派,想要变换自己的核心理念,施政方针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没有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,不经历一次次阵
痛是不可能转变的。
因为核心理念和施政方针就是一个党派的根基,是这个党派得以建立的基石,你现在要把自己的根刨出来换一个新的,可不是那么容易,搞不好党派内部就要分裂坍塌的。
不过如今东林党人的确势颓,想要变化寻找出路也是合理的情况。
起码朱由校就很乐意见到东林党的变化,不然还守着老旧那一套不认可实学,满嘴道德仁义,结果除了空谈什么也不行,朱由校就是想扶持东林党也没法扶持啊,烂泥怎么扶上墙?
当这几个御史言官发表完自己的言论之后,后续又有不少人出来附和,发言的基本都是四五品的官吏,三品以上的大员是一言不发,而二品的朝廷核心,六部部堂更是沉默不言。
这些四五品的官吏慷慨陈词是无所谓的,他们发言就是要得到皇帝和那些大佬的注意,毕竟他们人微言轻,言论怎么惊天都无所谓,没人会治他们的罪。
而到了三品这个级别,作为初步进入大明核心的重臣,发言就需要谨慎了。
皇帝不会在意四五品的朝官说错话,但对三品以上的重臣,你要是发言不符合皇帝的意思,那可就等着瞧吧。
这次朝会,注定是这些青袍官员畅所欲言的场所。
等朝会散了,众人还是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。
散了朝,张好古被朱由校请去了西苑。
「如今这民间舆情激愤,百姓纷纷叫嚷着要朝廷出兵南洋,朝堂之,上,百官也多有此意,师父你如何看啊?」
跟在朱由校身旁,听着朱由校的问题,张好古笑了笑:「回陛下,臣以为,眼下的变化,是好事。如今民间有此舆情,也是百姓认可朝廷,重视朝廷,把自己当成了大明天下一份子而有的结果。
「这朝野之上嘛,百官言论,或处于公心,或处于私心,但说到底,也都是乐得见到朝廷出兵的,可以说民间庙堂具为一心。」
朱由校点了点头:「是啊,民间庙堂具为一心,都觉得朝廷该出兵,那朝廷,也是到了准备的时候了。」
「南洋那里的情况,朕了解的差不多了,是个好地方,对当今大明来讲,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。
说着,朱由校看了看西苑的池塘,忍不住叹了口气:「如今的天,是越来越冷了啊。」
张好古也是神情沉重的点了点头。
是啊,天越来越冷了,北方的降雨少了,温度越来越低了,这无一不说明,小冰河时期最为严峻的时候要到了。
大明眼下正在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大步迈进,如果受到小冰河的影响继而对大明的进程造成什么阻碍,那可真的是难办了。
毕竟眼下大明是鼓励百姓走入工厂,去发展工业的。
以大明如今庞大的人口体积,想要让一亿五千万人能吃饱肚子,单靠化肥和眼下这些土地还是不够。
因为西北的地正在变得干旱,整个北方的降水量都在降低,日后的粮食产量绝对不乐观。
兴修水利只能保持基本,最好的还是开拓更多的田亩。
例如东北,例如南洋。
「朕问了天象官,他们都说,这几年,会有大变化,朕也是感觉到了。朕不得不考虑,日后北方的粮食若是减产,单凭南方的粮食,能不能保证大明这三千多万户百姓吃饱肚子。
「大明的人口在不断增长,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啊。
张好古说道:「南洋气候温暖,环境适宜,可为大明粮仓,足以养活千万户百姓。」
「东北之地,地广人稀,良田亿万,可移民千万,为我大明另一座粮仓。」
「至此,有南洋、东北、江南三地
,足可保证大明百姓衣食无忧。」
朱由校说道:「这也是朕为什么一直看向南洋的缘故,交祉一地,是不够的,大明需要在南洋有更多的土地。
「开拓南洋一事,该提上日程了。」
免费阅读..com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这是哪?
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一个单人宿舍?
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时宇:???
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“咳。”
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冰原市。
宠兽饲养基地。
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风少羽的大明:我,调教木匠皇帝
御兽师?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